对于做药的人而言,一辈子能做出一个新药就非常了不起。
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,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研发的14个抗肿瘤一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,其中谷美替尼在中国和日本获批上市,3个提交上市申请或预申请,10个处于临床研究(其中3个同步在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开展临床研究)。
面对如此不俗的“成绩单”,71岁的丁健依然有一种紧迫感,只要不外出几乎每天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工作超过10小时。
昨天,这位孜孜以求的科学家获颁上海市科技功臣奖。
深耕抗肿瘤新药研发,丁健一做就是30年。目前,丁健团队建立了贴近临床国际前沿、符合中国人基因特征的筛选体系,包括超过400例以中国人高发肿瘤如肝癌、胆管癌等一系列模型及类器官,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肿瘤药物筛选体系,完成了超过百万次的筛选服务,为全国30%的科研机构和药企提供了服务。
他们研发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抗肿瘤新药。其中,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的谷美替尼的客观缓解率为70.5%,对难治性脑转移有效率高达85%。该药于2023年在我国附条件上市,同年进入国家医保,上市一年已惠及5000名中国患者,多次被纳入国家临床诊疗规范和指南。谷美替尼今年在日本获完全上市,成为首款由我国科学家研发并由我国企业推动在日本上市的新药。
作为首席科学家,丁健2015年发起并牵头中国科学院“个性化药物”战略性先导A类专项,为我国抗肿瘤药物精准治疗的国际同步化战略实施,抢占国际新药研究制高点,做出了基础性贡献。其团队围绕抗肿瘤药物易耐药的世界难题,发现了十余个疗效监控标志物,得到国际认可;提出的序贯式联合用药策略,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。
丁健团队研发的20个抗肿瘤新药实现成果转化,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直到现在人们依然谈癌色变,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都不足20%。“我和所有做药人有一个共同梦想——出新药,把恶性肿瘤变成像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,实现带瘤生存。”丁健热切地说。
“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对此,他深以为然。因此即使到了今天,古稀之年的他依然勤奋不辍,只争朝夕。